秦羚学者
《车邻》是《诗经·国风·秦风》里的第一首诗歌。秦封国时间较晚,平王东迁,秦人护送有功,平王封秦为诸侯。秦襄公是第一任秦君,地域大约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其地风俗“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经射猎为生”。《秦风》共十篇,是秦人、秦地的土风乐歌,反映了秦人历史、地理、礼制、风格,以及文学成就。 关于《车邻》,说法多多。(1)《毛诗序》谓“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秦仲何许人也?秦公伯之子,前845~822年在位。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为大夫,令其进攻西戎,次年秦仲战死。其长子赵其即位,是为秦庄公。似乎秦仲值得夸耀的东西不多。(2)丰坊《诗传》谓“襄公伐戎,初命秦伯,国人荣之。赋《车邻》。”秦襄公是庄公之子,春秋时秦国的建立者。公元前777~前766年在位。秦庄公征伐西戎有功,宣王封其为“西垂大夫”。公元前771年,犬戎和申侯攻杀周幽王时出兵救周,护送平王东迁洛邑,平王封其为诸侯,赐岐(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以西之地。公元前766年,讨伐犬戎,死于岐。子文公继位。(3)吴懋清《毛诗复古录》谓“秦穆公燕饮宾客及群臣,依西山之土音,作歌以侑之”。秦穆公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在位39年(前659年-前621年)。秦穆公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周襄王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部分史料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4)《郑笺》云:“君臣以闲暇燕饮相安乐也。”后世儒者普遍认为,此诗反映“君臣相得”。(5)今人也有认为,《车邻》描写了宫廷女渴望见主,表达青春消逝叹息。 通观全诗,无论诗中主人社会地位如何,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以乐会友”,享受音乐人生、快乐人生。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可见,这是一位重量级人物,车马很多,也很上档次。其标志是著名的“戴星马”即“白颠”,额头长着清一色白毛,好似一堆白雪的马。这比今天的豪车、宝马要阔气得多,乘着这样的车马出行,足显其风光。然而,这与他所要拜见的人相比,也就算不得什么了。“未见君子,寺人之令”。他要拜会的君子,已经有侍御之臣,要与君子相见,尚须经“寺人”报告。可见,此“君子”地位之高,当是秦国最高统治集团一份子。 对于坐着豪车而来的客人而言,这一切来自不易,也就弥加珍惜。“阪有漆,隰有栗”。“阪有桑,隰有杨”。桑树、漆树、栗树、杨树,是秦地最常见树种,也是最重要的树种。这些树是秦人生活最基本来源和保障。这些树代表着环境,代表着财富,代表着秩序。宾主生活在如此环境,享有如此财富,遵循如此秩序。因如此,构建起宾主和谐之道。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既见君子,并坐鼓簧”。见得君子之后,宾主“并坐”,可见宾主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亲密无间,也说明客人在主人心中地位很高,而君子具有亲和力,随性务实。“并坐”在一起,干什么呢?“鼓瑟”、“鼓簧”,瑟是形状似琴的古代拨弦乐器。《说文》“簧,笙中簧也。”《正字通》“簧,笙、竽皆谓之簧。”弹奏吹打。单纯从文字看,似乎只有音乐,没有酒食,更无美色,好像是上流社会两个音乐“发烧友”。虽然,两个人的社会地位有所不同,但在爱好音乐这一点上,完全相同。在那个铁器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鼓瑟、鼓簧,无疑是高消费项目,只有上流贵族、风流雅士玩得起。 两个人默契,也有共识:“今者不乐,逝者其耋”。“今者不乐,逝者其亡”。繁体“乐”字字型结构即是木枕上系有丝玄,造字本义即是“和着演奏歌唱”。《说文》“乐,五声八音之总称”。人生短暂,在能演奏、能歌唱的时候,激情演奏与歌唱吧!至此,我想起了两汉《古诗十九首》之“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后世文人在诗作中常用此典,屈原《远游》“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二:“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李白也有“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 《车邻》传达的是一种快乐人生观,一种人生潇洒,并非消极厌世,酒肉池林,放纵肉欲。文人雅士,君子之交于音乐,是积极享受生活之乐。这种“快乐观”,建立在热爱生活、忠于生活的基础之上,值得称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