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羚学者
自然生态空间就是绿碳空间、绿色碳库。生态产能提升与绿色碳库增储,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奋进“十四五”,挺进“深绿色”,就是“增绿储碳”,让生态空间成为“双碳战略”的净贡献者。“十四五”生态空间治理,即将进入“增绿储碳”引领战略方向的新阶段。 以“增绿储碳”为引领,治理生态空间,建设绿色碳库,必须首先搞清楚一组关键词——碳捕获、碳排放、碳流失、碳移除、碳储存、碳泄漏、净储碳,科学建构出生态空间绿色碳链、绿色碳库逻辑闭环。 碳捕获: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生化合成碳水化合物,由此开启了生生不息的生态链、食物链。生命成形于碳,活力于碳。所有生物是碳基生物,生态链、食物链也是有机碳链。所有生态系统生命活力,皆发端于碳捕获,发展于有机碳链。每一植物叶片,都是一个绿色捕碳器。生态空间碳捕获量,取决于叶片数量和捕碳效能。 碳排放:在进行光合作用时,绿色植物捕获二氧化碳,固定碳、释放氧,让生命成形、接续发展,并由此展开了成龙配套的生态系统服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植物也进行与光合作用相逆反的呼吸作用,吸入氧、释放二氧化碳。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微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当森林草原有机物积累而达燃时即可燃烧,也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碳流失:自然生态系统是开放生态空间,地表植物凋落物和动物尸体碎屑,在风力水力作用下,伴随着水土流失从一个空间流动到另一个空间,即生态空间碳流失。没有外流水土的生态空间,不会发生碳流失现象,这是泥炭湿地形成的外部条件之一,也是化石能源形成的环境成因。 碳移除:人们处于不同目的而经营生态空间,有人获取木材薪材,有人获取食物药物,有人放牧牛羊。所取之物,皆是“绿碳”。“绿碳”从生态空间移出,进入生产生活场域,此即碳移除。当有害生物侵疫,清理疫木作业,亦会生发碳移除。移出生态空间的有机碳,经不同路径不同时间空间排放。碳移除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结果,如果没有人类经营活动,自然不会发生碳移除。 碳储存:碳捕获-碳排放-碳流失-碳移除=碳储存。由此可见,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捕获的碳量,部分离开了生态空间。扣减碳排放、碳流失、碳移除之后,由生态空间锁定留存起来的绿碳,才是碳汇的最终物质成果——碳储存。 向生态空间投资,建设绿色碳库,维护绿色碳链,就是千方百计,多措并举,综合施治,增强碳捕获,控制碳排放,防治碳流失,减少碳移除,增加碳储存。考虑到空间的连通性并方便计量,宏大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可暂不计入碳流失和碳移除。 至此,在理论上似乎是很完美了!其实不然。向生态空间投资,建设绿色碳库,维护绿色碳库,需要大量使用人力物力。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在其形成和使用过程中,向空气中已经排放了二氧化碳,这就碳泄漏。碳泄漏不可避免,但可奉行节能减排,尽力减少碳泄漏。 在绿色碳库碳储量中减去碳泄漏,才是绿色碳库建设的最终物质成果——净储碳。 以上7C之说,只是粗略建立了一个关于绿色碳库的逻辑思维框架。生态学也是绿色碳科学,维护科学性就来不得半点马虎。现在,绿色碳科学和绿色碳库建设尚处于起始阶段,精细思考、精确计量和精准施治,尚须加以时日。 注:写于9月2日晚北京飞回西安途中,9月5日清晨修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