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动态
2021年2月2日,第25个世界湿地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水”,旨在强调湿地对维持全球淡水储量和水质的重要贡献,突出湿地和水之间“同生命 互相依”的关系。 我省地处祖国内陆,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省湿地类型多样,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根据陕西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全省分布面积在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总面积30.85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50%。共有4个湿地类12个湿地型,其中,河流湿地25.76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83.50%;湖泊湿地0.76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46%;沼泽湿地1.10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3.58%;人工湿地3.23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0.46%。 陕西湿地特点 陕西是唯一全境处在黄河、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陕西具有特殊的湿地特点及分布规律。 湿地类型多样,呈现地域分布的特征。湿地类数和湿地型数分别占全国湿地类数和湿地型数的80%和35.29%,湿地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河流湿地在全省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和汉江及其一二级支流;湖泊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定边县、榆阳区和神木市等内流区;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定边县、榆阳区、横山区、靖边县以及蒲城县和合阳县等;人工湿地全省广泛分布,并以库塘湿地为主。 各类湿地面积比重差异较大,河流湿地特征南北差异明显。从各类湿地面积比重来看,河流湿地面积最大,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83.5%;其次是人工湿地,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11.46%;第三是沼泽湿地,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3.58%;第四是湖泊湿地,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46%。黄河流域湿地河段开阔,沟谷纵横,暴涨暴落,洪、枯水量相差悬殊,有较大区域的河漫滩。秦岭流域湿地地处秦巴山区,一般属山溪性河流,河床较窄,比降大,水流湍急。 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我省湿地资源虽少,但湿地生物多样性依然丰富,特别是水鸟种类多,数量大,保护级别高。据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陕西省共有湿地鸟类9目24科121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7种,二级保护12种,省级重点保护1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省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2种。 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几大主要江河发源地。我省是汉江、丹江、嘉陵江和洛河的源头,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汉江发源于宁陕县大安镇的汉王山,丹江发源于陕境秦岭东部的凤凰山南麓,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凤县西北部秦岭南麓的代王山嘉陵谷,无定河发源于榆林市定边县白于山北麓。 陕西湿地分布规律 黄河流域湿地面积和湿地率均高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湿地面积21.36万公顷,湿地率1.6%;长江流域湿地面积9.49万公顷,湿地率1.32%。 关中地区湿地面积高于陕南地区,陕南地区高于陕北地区。关中湿地面积14.29万公顷,陕南湿地面积9.56万公顷,陕北湿地面积7万公顷。关中地区以河流湿地为主,人工湿地中的库塘(水库)、输水渠和水产养殖场数量较多,面积较大,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区;陕南以河流湿地为主,有部分库塘湿地(水库)分布;陕北以河流湿地为主,有部分库塘湿地(水库)分布,同时也是陕西省湖泊湿地集中分布区。 渭南市湿地面积、湿地面积率和湿地率为全省最高。从行政区来看,湿地面积排前三的市依次是:渭南市、榆林市、汉中市;湿地面积率排前三的依次是:渭南市、榆林市、汉中市;湿地率排前三的是:渭南市、西安市、汉中市。 我省已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43处 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省共建立各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43处,其中,26处通过国家验收,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 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省财政将省级湿地保护资金纳入财政专项,有效保障支持了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
- 2023-03-29 省林业局召开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会
- 2023-03-29 省政协副主席李忠民来省林业局调研平安
- 2023-03-29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与省国土空间勘测规划
- 2023-03-29 聚焦2023“森交会” 汉中市5家参展林产品
- 2023-03-29 3.5亿!汉中代表团在2023中国“森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