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动态
绿色中国北京3月6日电(融媒体记者耿国彪)秦岭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熊猫总数1864只,其中秦岭大熊猫345只,占全国的18.5%。在刚刚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科院院长昝林森认为,为了保护秦岭大熊猫基因独特性,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野外秦岭大熊猫保护力度的同时,急需建设一个可以自我维持的纯系秦岭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 昝林森代表说,秦岭大熊猫是大熊猫的一个独立亚种,具有独特的分布格局和种群进化史。早在1.2万年前,秦岭大熊猫就和其他山系的大熊猫相互隔离,基因交流中断,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形成显著差异,是独立的遗传群体,秦岭大熊猫更接近原始祖先。迄今为止,我国累计10次观察到棕色大熊猫,均出现在秦岭地区,更加证明了秦岭大熊猫种群的独特性。目前,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饲养了1只棕色秦岭大熊猫,陕西独有,世所罕见。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是全国三个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之一,是秦岭大熊猫迁地保护的专职科研机构。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陕西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旨在抢救性保护秦岭大熊猫这一独特亚种。通过迁地保护方式,扩大秦岭大熊猫种群数量,为开展野化放归、补充和恢复野生种群储备种源。 昝林森代表表示,陕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饲养秦岭大熊猫,通过科研攻关,相继解决了大熊猫繁育“三难”问题,形成了成熟的人工饲养繁育技术体系,至2022年共繁育大熊猫28胎32仔,为开展纯系秦岭大熊猫人工种群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陕西省人工饲养大熊猫37只,其中纯种秦岭大熊猫仅有5只(4只成年雄性,1只老年伤残雌性),没有可以参加繁殖的雌性秦岭大熊猫个体。纯系秦岭大熊猫人工种群陷入停滞状态。 昝林森代表建议,国家允许收容饲养野外救护存活的秦岭大熊猫个体,用于纯系秦岭大熊猫种群建设。同时,支持从野外获取适当数量的种源,作为开展纯系秦岭大熊猫饲养繁育的补充和基因特异性研究。最终通过人工繁育手段逐步建立能自主繁育的纯系秦岭大熊猫人工种群,保护大熊猫这一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在秦岭大熊猫人工种群数量稳步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开展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研究,为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复壮提供种源支持。 文章转载自:绿色中国(可右键点击在新窗口打开) (责任编辑:admin) |
- 2023-05-17我院两项科研项目获省科协立项
- 2023-05-17湿地所赴葱滩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项目实施
- 2023-05-15实施深绿战略 奋进深绿之路
- 2023-05-15我院两项成果通过陕西省林学会科技成果
- 2023-05-15我院开展“秦岭·因我更美”生态卫士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