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动态
中国城市报问到:前不久,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召开,选择这一时间节点发布《朱鹮保护蓝皮书》,有什么特殊意义? 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答记者问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我们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2010年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国际社会为了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局势,制定了2011年至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这一目标被称为“爱知目标”。然而10年过去,这个目标实现程度远低于预期,“爱知目标”成绩单不尽如人意,生物多样性保护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选择在这时间节点发布《朱鹮保护蓝皮书》,系统总结朱鹮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取得成果,既是展示我们在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就单一物种保护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为所有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者鼓劲加油、提振信心。 自1981年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朱鹮以来,我们将朱鹮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拯救朱鹮,复壮其种群、恢复历史分布地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不断突破保护瓶颈,最终将朱鹮从灭绝边缘拯救回来,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为人类拯救濒危物种做出重要贡献,树立了榜样,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发布蓝皮书,进一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濒危物种保护,充分发挥朱鹮这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伞护物种”的作用,带动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生态空间治理事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中国网记者问到:朱鹮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较为密切,近年来在构建人与朱鹮和谐共生方面都有哪些措施?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亚祖答记者问 朱鹮是6000万年前就存在的古老物种,良好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是朱鹮生存的保障。而随着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张,进而侵入、破坏了朱鹮的栖息地。这是导致朱鹮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恢复朱鹮的生存空间,坚持不懈保护好森林、湿地两大生态系统。 朱鹮要生存,人类社会也要发展。为构建人与朱鹮双赢局面,我们一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天然林保护修复、湿地恢复等生态空间治理措施,持续改善朱鹮生存环境。二是在洋县率先探索发展“朱鹮品牌”产业。为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引导鼓励当地群众围绕“朱鹮”这一品牌,发展绿色产业,比如种植绿色有机大米,建设以朱鹮为主题的观光休闲、生态体验场所等。目前,洋县累计认证有机或有机转换产品14.42万亩,注册“朱鹮”商标50多种、朱鹮相关图形及字号商标21件。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有机生产示范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年净增1500多元。2017年朱鹮生态有机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估高达70.57亿元,陕西洋县跻身全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百强县。生态旅游得到了发展,洋县已经成为观鸟圣地和生态旅游重点区域。三是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群众保护朱鹮的意识,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参与朱鹮保护工作,为朱鹮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新社记者问到:下一步,在朱鹮保护发展上,我们还有哪些举措? 省林业科学院副院长雷颖虎答记者问 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朱鹮种群得到了有效恢复和发展,朱鹮基本上摆脱了灭绝的风险,但是其种群仍然受生存环境和自身因素影响,恢复其历史分布依然任务艰巨。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以朱鹮保护联盟、朱鹮保护重点实验室为平台,联合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深入开展保护研究,针对朱鹮保护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为朱鹮保护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二是加大野外种群保护力度。持续推进朱鹮栖息地和历史分布区的潜在栖息地保护恢复,扩大栖息地范围,提升栖息地质量,以实现扩大野外种群。同时我们还要建立生态廊道,借助自然扩散能力,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野生朱鹮种群。三是持续开展野化放归。在现有繁育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一批人工繁育基地,扩大人工种群数量,加强人工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提高遗传多样性,为野化放归提供种源。同时建设一批朱鹮野化放归训练基地,开展人工种群的野化训练,持续实施秦岭北麓连续十年放归计划,并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统一部署,逐步开展其他历史分布地野化放归,推进朱鹮野外种群复壮。 (责任编辑:admin) |
- 2024-04-19我院喜获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24-04-15我院举办合阳黄土沟壑区困难立地植被恢
- 2024-04-15院党支部开展“党建引领植新绿,美丽陕
- 2024-04-09全面提升林业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水平
- 2024-04-09省林科院党支部组织党员赴西迁博物馆开